近日,一则贵州出台的“酒席新规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眼看春节临近,“移风易俗”的新规为何没能成为节前的“一股清流”,反而成为大家吐槽诟病的谈资?“中国网事”记者采访发现,日前一些地方出台严控大操大办的“酒席新规”,却引来不少网民质疑,“权力之手”是否“越了界”?(1月19日新华社)
古有“大禹治水”的故事流传至今。它的作用在于告诉人们:处理一件事的时候,可以疏堵结合,一味的“堵”,虽然能够立竿见影,但是从长远来看,并不可取。在笔者看来:将酒席限制和反腐联系起来未尝不可,但是要防止方法的单一化和实施的过于强制化,否则容易将反腐演变为一场风潮式的运动。
首先,“酒席新规”要因人而异。党员干部、政府公务人员等需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,避免因大办酒席而浪费甚至腐败。然而,对于普通群众来说,“酒席新规”不应该成为他们操办红白事的“金科玉律”,而是要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来对其进行正面引导,从而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来净化社会风气。
其次,反腐要避免过于“形式化”。“酒席新规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,应该牢记:我们需要反对的是“腐败”现象,而不是“操办酒席”,不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偏离主题。若腐败、浪费的思想还在,即便不操办酒席,其也会通过其它途径得以展现;若每个人都将“清廉”作为人生准则,酒席上的奢侈浪费和腐败之风自然不攻自破。
最后,反腐是一项长久的工作,而不是心血来潮连民间酒席都要管,风头一过就松懈的儿戏。反腐工作应贯穿于整个社会,贯穿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,任重而道远。
不要将“反腐”演化成一场风潮式的运动,它需要更加深刻、更有弹性、更加长治,方能久安!